多年来,国家一直在支持鼓励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创新,我国转基因作物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也在不断地推进,历经10多年的性状研发、转基因品种多项审定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3年试点等大量工作后,转基因品种审定公示终于发布。2023年10月17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发布《关于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简称《公示》),此次共有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通过初审。这标志着我国生物育种技术产业化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转基因正式迈入商业化
2023年1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的第732号公告(简称《732号公告》),宣告51款中国自研的转基因粮食种子通过国审,其中,转基因玉米种子共有37个品种,转基因大豆种子共有14个品种。据该公告,国内85家企业获得了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其中,包括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10个转基因大豆品种,涉及26家企业。这也是国内首批获得生产经营许可的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此外,还包括两家企业的4个转基因棉花品种。
生产经营许可证是转基因种子迈向市场的最后一道关卡。
如果说2023年10月17日的《公示》标志着我国生物育种技术产业化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那么,《732号公告》则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商业化的正式落地,转基因商业化最后一公里路被彻底打通。
因此,随着政策靴子的落地,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具有里程碑意义,为等待已久的大豆、玉米转基因作物拉开了商业化种植、量产的闸门。
当然,2024年也注定成为我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元年。
“双草”使用量会迎来上涨
转基因玉米、大豆商业化落地后,除了给种业和头部种企带去经营环境的改善和市场的商机之外,也将对相关农药产品结构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将给除草剂、杀虫剂行业带来新一轮机遇。
据了解,通过外源基因转入,转基因作物可具备抗除草剂、抗虫等农艺性状。目前,在全球大规模种植的农作物中,大豆、棉花、玉米、油菜被称为四大转基因作物,其转基因种植比例分别高达78%、64%、26%和24%,主要性状是抗虫和耐除草剂,个别产品具有抗病、抗逆等优势。在抗虫方面,大多数转基因抗虫作物针对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有较好的抗性;耐除草剂主要为耐草甘膦、草铵膦、麦草畏和2,4-滴类等。
据第十一届全国媒体转基因报道研修班透露,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科研试验田试点取得显著成效,转基因玉米、大豆抗虫耐除草剂性状表现突出,对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除草效果在95%以上,转基因玉米大豆可增产5.6%~11.6%。
而《公示》初审通过的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中,有23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具有耐除草剂性状,其中,仅耐草甘膦的品种有20个,同时耐草甘膦、草铵膦的品种有3个。公示的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中,均具有耐除草剂性状,其中,仅耐草甘膦的品种有9个,其余5个品种具有耐草甘膦、草铵膦的性状。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3~5年,我国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种植渗透率会逐步有序提升,种植面积会不断扩大,转基因目标性状对应的除草剂预计会持续受益,草甘膦、草铵膦的使用量将有一个快速的上涨预期。这其中,由于耐草甘膦的品种是最多的,所以相对来说草甘膦有望受益最大,其次就是草铵膦。从全球来看,草甘膦的消费量增长主要是由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来推动的。随着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国内草甘膦未来市场空间非常大。相应的乙草胺、莠去津等一些常规产品的使用量将会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过程。
根据相关主管部门的评估,转基因玉米、大豆商业化种植在国内全面铺开后,预计将实现8万~10万吨草甘膦的增量市场。
在此背景下,以兴发集团、新安化工、和邦作物、广信股份、江山股份、扬农化工、利尔化学为代表的草甘膦、草铵膦龙头企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量机遇期。近年来,这些龙头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变化,参与到国家行动当中,通过深入的应用实践、科学的生测验证、充分的性状登记,为后续转基因作物田除草用药做了一系列充足的准备。
2022年11月,兴发集团在互动平台回复表示,公司主要产品之一的草甘膦是专用于转基因作物除草的全球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品种。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有利于提升草甘膦市场需求,进而促进公司发展。
2023年5月9日,新安化工集团在同顺路演平台召开2022年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时透露,公司目前有4个转基因品系列(玉米和大豆各2个)正在农业农村部要求下开展抗草甘膦品种转基因验证试验,预计将于2024年初取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可以启动产业化流程。2024年1月18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3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其中,新安化工集团开发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共4个产品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新安化工是同行业公司中唯一拥有转基因种子储备与草甘膦农药生产的企业,可以对标跨国公司,实现转基因种子和农药的配套销售,提升市场综合竞争优势。在产品管线上,新安化工也配套了完善的产品体系,众多针对转基因玉米、大豆的草甘膦新产品有望在今明两年相继上市。
2023年10月17日,和邦生物在互动平台也表示,公司草甘膦产品主要用于转基因作物。
2024年短期将承压下行
2023年农药原药价格跌入谷底,而要若论降幅最大的农药大品种,非灭生性除草剂大品种草甘膦、草铵膦莫属。
草甘膦、草铵膦原药价格最能体现2023年农药市场的阴晴和冷暖。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数据显示,同比2022年,2023年原药价格持续大幅下滑,跌幅达到37%。除草剂原药价格整体跌幅达到42%,其中,草铵膦跌幅达到58%、草甘膦跌幅达到48%,灭生性除草剂成为跌幅的重灾区。
2023年草甘膦、草铵膦整体需求疲软。草甘膦价格从2021年的最高位9万元/吨下降到2023年年初的5万元/吨,再下降到2023年12月24日的2.6万元/吨,相比最高位时跌幅达到70%以上,相比年初又跌幅达到48%。草铵膦价格也从2021年最高位的36万元/吨下降到2023年年初的14万元/吨,再下降到12月24日的6.8万元/吨,相比最高位时跌幅达到80%以上,相比年初的跌幅58%,遭遇腰斩,价格跌至成本线,造成部分企业亏损。
那么,2024年,草甘膦、草铵膦是涨还是跌?
业内人士透露,整体来看,2024年草甘膦、草铵膦短期下降,中期趋稳,长期略涨。
草甘膦,需求不及预期,将承压下行,原因有三:
一是刚需淡季,需求不足。四季度虽说是草甘膦传统的需求旺季,但截至2023年12月下旬,却是农药的刚需淡季,冬储预期不明朗,多数企业新单量冷清,这种境况预计或将持续到2024年春节前后。
二是2023年12月下旬开始,黄磷价格持续下滑,对草甘膦的支撑持续减弱。
三是库存高位,供需利空。据百川盈孚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草甘膦行业开工率维持在70%~80%,进入第四季度,受价格下滑影响,开工率有所下滑,但也在50%~60%,新增产能还在陆续释放,再加上国内冬储进展缓慢,依然是供大于求的格局。外贸上,国际市场渠道也是库存高企的状态,也多处于去库存阶段,需求也乏力,外贸新单零星,供需博弈持续。
因此,草甘膦产品缺乏长期的价格支撑,市场整体景气回落。截至2023年12月24日,草甘膦原药价格报到2.6万元/吨,春节前后草甘膦市场价格或维持弱稳。
草铵膦,2024年春节前后也不存在继续再大涨的可能性,原因也有三:
一是春节前后是刚需淡季,需求乏力。
二是产能过剩,受前两年草铵膦价格走高、行业利润丰厚的影响,国内草铵膦产能规模快速增长,市场竞争激烈,内卷严重,2023年草铵膦产能布局已达到60万吨以上,也是严重的供大于求。
三是从2023年开始,各大厂家都在大力布局和推广精草铵膦,今后,10%精草铵膦将成为市场主流,母液草铵膦的原药产能就更是过剩了,涨价更是无从谈起。
综上来看,转基因作物种植是有一个过程的,预计未来会是小跨步往前走,不太可能一下子完全放开转基因种子的销售和大面积种植,对农药行业的影响预计要在3年以后才会慢慢显现出来,目前暂时影响不大。据专业机构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只有4,350万亩,仅占总种植面积的2.5%,可挖潜的空间还非常大。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转基因商业化开启,势必会进一步提振草甘膦、草铵膦的市场需求,并将长期受益,只待时间的沉淀与市场培育。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凯发娱发k8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