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其中,农业科技项目表现亮眼,有30多个项目获得科技大奖。还有3个农药植保领域的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些成果缘何能得此嘉奖?
“杀菌剂氰烯菌酯新靶标的发现及其产业化运用”
破解镰刀菌防治世界难题
由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周明国团队领衔的“杀菌剂氰烯菌酯新靶标的发现及其产业化运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周明国第3次捧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一次,他的团队研究发现了极其重要的杀菌剂新靶标肌球蛋白,可以精准防控引起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的“镰刀菌”,提高了农药创制和镰刀菌病害及毒素控制的科技水平,可谓全面打响了一场坚实的粮食保卫战。
该成果探明了肌球蛋白变异分化规律,对其潜在的抗药性风险进行了可控性预测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研发了以肌球蛋白抑制剂氰烯菌酯为核心技术的多种增效复配制剂及配套应用技术,有效发挥了扩大抗菌谱、治理抗药性、控制镰刀菌毒素、促进作物健康生长等不同作用,解决了镰刀菌病害难以防治的世界难题。
该团队还在探明传统杀菌剂多菌灵抗性机制的基础上,发明了lamp简便、快速、高通量实时检测抗药性的方法,构建了在多菌灵抗性发生严重地区进行示范推广的新策略。在全国10省市自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的药效及增产效果与使用传统农药多菌灵、咪鲜胺等形成了鲜明对比,加速了成果的推广应用。该成果构建了从基础研究至应用技术研发的农药系统性创制新模式,实现了我国农药原始创新的重大突破。
小麦赤霉病又名麦穗枯、烂麦头,不仅可造成小麦20%~50%以上的严重减产,流行时甚至绝产,还会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经过多年来的反复科研攻关,我们掌握了新式‘武器’氰烯菌酯的各种技术参数,可以精准对付带有抗药性的各类顽固‘敌人’。”周明国说,仅在近3年,团队在病害发生最为严重的10个省市推广肌球蛋白抑制剂系列产品,防控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达9,000多万亩,减少用药4,650吨,减损粮食340万吨,降低麦粒真菌毒素含量85%,保证了粮食品质,减少经济损失220多亿元。
周明国教授表示,团队科研攻关项目一直瞄准着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安全问题,聚焦水稻恶苗病、小麦赤霉病这些作物病害。科研工作者应该肩负使命和担当,解决生产问题,为国家服务、为经济服务,为生产服务。
“苹果树腐烂病致灾机理及其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改治为防”精准防控苹果“癌症”
黄丽丽(中)教授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给果农指导冬季苹果树腐烂病防控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植保学院黄丽丽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苹果树腐烂病致灾机理及其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苹果树腐烂病俗称烂皮病,果树染病后会致树皮坏死溃烂,枝枯树残,丰产期缩短,甚至整树枯死。该病害曾造成我国东北、西北果区百万棵果树死亡,被视为苹果树的“癌症”。在腐烂病防治方面,我国主要采用从美国引进的“外科手术”,即刮除病斑,再涂以药物,但效果有限,而且年年旧斑去,岁岁新斑来。
“苹果树腐烂病致灾机理及其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针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控技术瓶颈,通过参与单位的协同攻关,根据我国苹果树腐烂病发病情况,探明了我国苹果树腐烂病菌群体组成,纠正了种名的误用混用,深入解析了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适应性定殖树皮的致病机理,为针对性研发有效防治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明确了病菌传播、侵染、致害时空规律,找出了侵染关键时期和部位,发现菌源量大、无伤入侵位点多导致了无症带菌率高、发病重,系统阐明了病害成灾机理,为研发精准高效防病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团队据此提出了“早预警、诱抗性、阻侵入、控残体”“改治为防”的苹果树腐烂病防控新策略,研发出预警技术和树干淋刷药液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激活树体抗病力技术及菌肥,突破了以治为主的滞后的技术瓶颈,创新了安全高效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为精准防控腐烂病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物质基础。项目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核心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组自2011年开始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技术推广体系。通过培训班、讲座、现场会等培训各级技术人员、企业营销人员和果农50余万人次,并通过电视片、书籍、明白纸、网站、qq及微信群等媒体资源开展广泛的技术服务,扩大了成果应用规模和范围。在苹果主产地陕西、山东、甘肃等9个省区共建立试验示范点103 个。项目技术通过试验示范近3年累计推广1,923万亩,挽回产量174.7万吨,累计增收节支94.5亿元。
项目核心技术高效、简便、实用,得到果农高度认可和积极采纳,苹果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实现了脱贫致富。同时,项目成果促进了相关农资企业产品的研发及销售。关键技术已经成为农业农村部苹果树腐烂病绿色防控主推技术,技术覆盖全国70%果区,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病害整体防控水平。相关技术先后获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大北农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
“主要蔬菜卵菌病害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综合治理,减施增效
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张修国教授等完成的“主要蔬菜卵菌病害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蔬菜卵菌病害频繁暴发流行严重制约了我国蔬菜安全生产与蔬菜产业的发展,通常发病率达15%~30%,严重时达50%以上甚至绝产。张修国团队历经15年,在国家重大项目支持下,组织国内20家科研院校和技术推广部门协同攻关,创新性地研究出以品种抗灾和检测预警为核心技术,以高效栽培、生态防控、生物防治和精准用药为关键技术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减施农药及防病增产效果显著。
张修国团队首次明确了我国蔬菜主产区的主要蔬菜卵菌致病流行与品种抗性易于丧失的原因,制定了7项抗病品种鉴定与选育技术标准,创建了主要蔬菜抗卵菌病害鉴定评价标准化技术体系,筛选出291份抗病种质,选育出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9个优良抗病新品种,创立了品种合理布局抗灾技术。
该团队还开展了病害检测预警及早期预防减灾技术研究,率先建立了主要蔬菜卵菌病害检测预警技术体系。针对大白菜霜霉、黄瓜和辣椒疫霉,分别研制了快速检测技术,检出率均高达95%,检测时间由7至14天缩至4到5小时或30分钟至1小时,可快速准确监测预警病菌侵染及病害流行危害趋势,为制定早期预防策略和建立减量用药减灾技术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集成品种抗灾和检测预警2项核心防控技术及高效栽培防病、生态控害、生物防治和精准用药减灾4项关键防控技术,张修国团队最终创建了主要蔬菜卵菌病害综合治理技术体系。这项技术仅在2010年至2017年推广应用1,447余万亩,防效80%以上,增产幅度8%~15%,减施农药30%以上,新增利润78余亿元。
张修国团队通过建立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核心示范区,进行示范应用与辐射推广;举办多种形式的防控技术现场会与培训班,提高菜农认知水平;采用政府引导、行政推动和属地责任运行机制,扩大应用规模;在病害发生关键期,组织多个专家组深入菜田农户,现场指导科学防控;借助多种媒体途径进行技术宣传,提高技术普及率。
该团队先后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9项,审定蔬菜新品种9个,制定标准21项,创制菌肥产品和杀菌剂8种,发表论文63篇,发放技术手册1.2万份,技术培训11万人次。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凯发娱发k8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